游泳课的第一天,我就明白了自己与别人的区别。

池水清澈见底,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水面上,粼粼波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。教练一声令下,同学们纷纷跃入水中,如鱼得水般自如。他们划动手臂,双腿轻摆,在水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。而我,却像个笨拙的石头,沉重地沉入水底。
每当教练喊“开始练习”,我便能感受到那种鲜明的对比。旁边的李明,像一条灵活的鲤鱼,在水中穿梭自如,水花四溅却丝毫不显狼狈;而我只是拼命地扑腾,水花更大,却前进不了几分。有时候我甚至怀疑,是不是我的身体构造与别人不同,为什么他们能做到的,我却总是做不到。
最让我难堪的是换气。别人抬头吸气,低头呼气,一气呵成,仿佛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。而我,总是在抬头时呛水,低头时慌乱,节奏全无。水从鼻子灌入的刺痛感,成了每节课的常态。教练耐心地指导我:“放松,要相信水的浮力。”可我越是努力放松,就越是紧张,身体绷得像块石头。
然而,经过数周的挣扎,我开始接受自己的“石头”属性。我不再与别人比较速度与姿态,而是专注于每一个细微的进步:能多漂浮一秒,能换一口气而不呛水,能游完五米而不沉底。这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就,对我而言却是巨大的胜利。
渐渐地,我发现“像石头”也不全是坏事。石头的特质是沉稳、坚定,即使沉入水底,也不会轻易被水流冲走。我不再羡慕那些天生就像鱼的同学,因为我知道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。他们轻盈敏捷,我踏实持久;他们快速掌握技巧,我却在反复失败中磨炼出不一样的毅力。
现在的我仍然游得不快,姿势也算不上优美,但至少,我不再是一块只会沉底的石头了。我学会了如何与水相处,如何在自己的节奏中找到平衡。这大概就是游泳课教给我最宝贵的一课:不是每个人都要做鱼,有时候,做一块会游泳的石头,也不错。
1.《别人像鱼,我像石头:游泳课上的对比》援引自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侵删请联系站长。
2.《别人像鱼,我像石头:游泳课上的对比》仅供读者参考,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,对其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3.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:http://www.51homtel.com/article/e6c43680999f.html









